6月30日上午,湖南省武冈市第十四届六月六尝新暨美食品鉴推广活动在同保楼举行,迎着第四届邵阳旅游发展大会的火热节奏,带动全城共庆古老民俗,共享美食盛宴。
六月六尝新,又称“半年节”,是老武冈州地区最具农耕文化特色的传统盛会,承载着祖祖辈辈对自然的敬畏、对丰收的感恩。在农历六月初六这天,忙碌了半年的农家人终于停下脚步,用最热闹的方式感谢天地、祭拜祖先——唱阳戏、看祁剧、耍板凳、跳花棍舞、龙狮共舞、山歌对唱……“武冈市六月六尝新节”于2012年列入第三批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武冈市委、市政府将此作为旅游新名片重点打造,迄今已经连续开展了十四届“尝新”文旅融合活动。
作为第四届邵阳旅发大会的一项重点活动,本次活动致力于打造家家户户共庆尝新活动概念,同时让到场嘉宾及游客沉浸式体验本土民俗活动,从而塑造武冈特色的城市文化记忆,推动文旅融合与非遗活态传承。
在同保楼主会场,主办方精心策划了传统的祈福仪式、非遗民俗表演,推出鹅颈龙、板凳龙、长龙“三龙耀武冈”,创新开展“抢新米·接新福”竞技活动。与此同时,武冈市餐饮协会,在同保楼推出千人尝新宴和免费送新米、送福袋的活动。在特色美食区,打糍粑、炸米花、卤菜之都的铜鹅等,现做现吃。
相传在远古时期,人间无稻谷,神农派白狗赴天宫取种,白狗在晒谷坪打滚沾了谷粒,渡河时谷种被冲走,只有狗尾间残留谷粒,正是这几粒稻种,让人间飘起稻香。每年六月初六,田里稻穗初熟未满,家家户户采摘最早一批稻穗煮新饭,祈丰收。
为铭记白犬恩德,武冈人民至今保留了新米先敬犬的习俗。牛是农耕时代农家的功臣和忠实的帮手。尝新节当天喂完狗之后,家家户户的男主人要把事先从田里割来的三蔸半熟的稻苗拿到牛栏,裹上肉菜请牛尝新。让狗和牛尝了新,全家才按老幼顺序围坐在桌边,等最年长的尊长尝了第一口后,大家再依次动筷。
尝新节体现的敬祖尊老,感恩戴德,爱惜粮食,这是祖祖辈辈传下的规矩,也是武冈人民的传统美德。当天,傩戏表演《乐舞告祈》、乐舞朗诵《尝新赋》、首发歌曲《年年尝新年年新》、歌舞《六六尝新歌》等,以瑰丽多彩的艺术形式,对这一主题进行了生动诠释。在武冈传承至今已有近200年历史,2016年被列入湖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武冈技子拳,也以非遗传承人和孩子们的精彩表演,为活动助兴。
由武冈“板凳龙”“长龙”“鹅颈龙”一起上场的《三龙耀武冈》,将现场气氛推向了最高潮。板凳龙起源于汉代,在武冈有着悠久的传承,是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一种祭祀形式。通常由三人一组,通过盘旋、翻滚、跳跃、穿梭等动作来模拟龙的形态和动作,是每年的农历新年、元宵节以及六月初六“尝新”等重要节日及活动的民俗表演。鹅颈龙属于民间龙灯的一种,因龙颈修长如鹅颈而得名,2023年被列入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次出场的鹅颈龙,身长69米,与武冈六九福地的美誉完美契合。(贺旭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