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今年多地的烟花政策从禁止燃放改为限制区域燃放,光是河南就有13个省辖市发布了2025年春节烟花爆竹燃放规定,其中郑州、洛阳、濮阳、南阳、漯河、平顶山、开封7市实行禁改限政策。
然而据我观察、重新坐上春节专武地位的烟花爆竹,似乎在燃放形式上有些过于前卫。
在印象里,烟花爆竹无非就是往那一盘或者一挂,拿个打火机或者香烟捅上去听响就好。
在游戏红色警戒里,光棱坦克因为能发射破坏力强大的激光,一直被称为T0坦克,造价高昂。
年兽也许见多了烟花,不再害怕,还是遇见这种蛇年爆竹坦克,也只有被吓的屁滚尿流的份。
了解详情的人知道是放炮的,不知道的以为蝙蝠侠战车轮胎旋转的核心技术被盗了。
虽然作为新年玩具,喜庆的氛围差了点,但是技术含量足以让只会用粪叉叉人的铁血战士泪流满面。
我将它称之为春节自走火炮。绿色车漆、原色钢管、活像李云龙的意大利炮缩小版。
总结而言,今年的春节,中国人民在烟花爆竹上的想象力,不亚于意大利人对披萨的固执。
首先就是大家最为熟悉的加特林。虽然是一款2019年被发明的产品,但是我认为其转轮的设计放到今天依旧不过时。
同时,也有很多追求极致性能的产品,要么火药塞得多、声音炸的响、要么外型拉风。
看了这么多烟花,其实如果追溯它们的产地,那多半就集中在湖南的浏阳、醴陵和江
西的大栗、万载,因为这4座城市,它们烟花产量占了中国烟花行业总产量80%以上。
万载县甚至专门为鞭炮出口盖了个码头 ,叫九江花炮出口专用码头。这也是江西省内首座花炮出口口岸。
在所有烟花城市中,浏阳是当之无愧的巨头,年产值超过500亿元,自1400多年前浏阳人李畋发明了爆竹后,烟花爆竹的产业在浏阳一直发展。甚至被官方称为:“中国烟花金三角”。
2024年,中国烟花出口占世界出口份额约90%,这其中的70%,都来自湖南浏阳,总出口额达到了65.8亿元。
大家常说的迪拜土豪,就是浏阳烟火的忠实用户,基本只要有跨年活动,用的都是浏阳的烟火。
前段时间格鲁吉亚军民对峙期间,浏阳的加特林被老百姓当成是对抗国家机器的利器。
但如果说这个世界上,除了中国人,最喜放烟花的是哪国人,一定非德国人莫属。
德国市场销售的烟花,70-80%来自浏阳,2024年全年,浏阳烟花往德国拉了600多个集装箱。
因为德国《爆炸物法》把烟花分为F1-F4四类,其中中国烟花所在的F3和F4类,只能在跨年期间燃放,所以每年跨年前,德国人都要排队抢购中国烟花。
浏阳市为了让烟花顺利出口欧盟等国家,在烟花上还应用了一种环保的无硫发射药技术。
除了过硬的技术。和一般烟花作坊靠手搓不同,浏阳烟花的生产线,几乎是全机械化作业。
而在烟花产业大放异彩后,带动了本地烟花爆竹的生产、提高了工资水平、扩大了就业缺口,当地年轻人不需要在外讨生活,青年消费产业在浏阳发展,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同时,产业发展后的浏阳,也有了更多底气留住年轻人,比如政府老搞“燕归巢”活动,光是2023年,就有360人返回浏阳就业创业。
前文提到的加特林烟花,就是浏阳的李浪发明的,2011年大学毕业后,返回浏阳子承父业,继承花炮厂。
除了本乡的人才,浏阳的人才招募待遇我觉得都能和杭州拼一拼,比如浏阳的“1+2+N”青年人才驿站项目,为来浏求职青年人才提供免费住宿、就业服务,对新引进的人才,给予最高30万元的租房和生活补贴,以及最高10万元的购房补贴;并提供拎包入住的公寓。
烟花燃放方式和花样鞭炮,都给这个2025年的春节增加了更多年味,随着今年多地禁改限的政策,相信各地的烟花爆竹燃放场面会更加热烈,这种热烈本身,就是年味所在。
中国人民一向内敛含蓄,但在节日庆祝这件事上,无比奔放,春节的烟花,除了让天空璀璨夺目,更是人心希望和喜悦的象征。
陕西00后男生回家帮老舅收小麦,不赚钱还得倒贴钱…赔钱种地是普遍现象吗?